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生态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不仅是全球科学界的研究热点,而且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本中心围绕生物与极端环境耦合关系和高原生态系统演化、高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解决高原物种起源与进化适应、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及其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机理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行学科设置,为保障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丰富高原生物学理论体系做出贡献。
一、高原物种起源与进化适应
重点研究高原极端生境下生物物种进化过程,适应性与抗逆性遗传、繁殖及生理生态特征,生物与极端环境耦合关系等,阐明高原生物起源模式、种群分布式样与生存适应机制、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关键因素,发现并挖掘有利于人类应用的新型基因与生物资源,为建立该地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二、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及其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机理
重点研究极端环境下生物与土壤、气候和人类活动的相互耦合关系;高原典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水碳通量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制;生态系统的演化趋势及其与全球变化环境响应;生态系统整体转化效率和生产力的新途径,阐明青藏高原典型生态系统的退化原因和主要驱动力,探索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安全的科学对策。
三、青藏高原特殊生境下的生物多样性与保育生物学研究
重点研究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环境下的物种多样性、形成速度与分化程度。探索高原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响应与适应机制,为进行高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频危物种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四、青藏高原动物进化与适应及可持续控制
主要以青藏高原珍稀濒危有蹄类动物、小型哺乳动物和高原鸟类为研究对象,野外研究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采用保护生物学、种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进化生态学、能量生态学、化学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生理学、免疫学和神经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整合研究动物对高原极端环境的进化与适应机制,并探讨青藏高原主要鼠害暴发成灾规律、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可持续控制对策等。
五、 青藏高原退耕地生态系统建设与农牧业高效结合
重点研究青藏高原退耕地还林(草)的实施技术,包括林草种植、配置技术,鼠类灭除、产业结构调整等,由此解决退耕区人们的后续生活问题。为实现退耕还林(草)工程永续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六、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技术体系与生态社区示范区建设技术体系
重点进行三江源生态环境治理,草地的演化过程监测、自然草地可持续利用技术、人为活动与气候变化引起的草地退化过程与发生机理、退化草地恢复措施技术,生态移民社区建设的技术体系。为实现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利用与退化草地的恢复提供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