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 | 报纸中的西北高原所

旧时光|“报纸中的西北高原所”(三)

发布时间:2020-04-05 

  回顾历史,纪念先贤,开拓视野,启迪后人,传承“牦牛精神”,希望通过展现旧报纸里西北高原所的历史时光,借助珍贵的历史资料、新闻报道,再现我所成立、发展的历史风云,力图在真实的时代背景下,展现西北高原所的发展、传承、求索历程。


  1984年4月4日 人民日报 第一版


  1985年4月10日 人民日报 第二版

   


  1986年7月23日 人民日报 第五版

综合防治鼠害的先进技术

  全生态毒鼠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经过多年对湖南农业害鼠种类、栖息习性、行为规律等的调查,掌握当地害鼠的生态特性,针对化学灭鼠的各个技术环节(毒鼠时机、药物、饵料、制饵工艺、投饵方法等)进行大量实验,并在组织群众性灭鼠过程中,提出适合我国南方农区生态条件的灭鼠技术。它把杀鼠药物、鼠类生态和行政组织工作三要素融为一体,查明鼠情、选准时机、制好毒饵、正确投放、全面围歼、查漏扫残,具有高效、安全、经济、群众容易掌握等优点,能把害鼠从数量高峰迅速压下去。

  今年,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应德阳市中区人民政府邀请,组成了一支科学灭鼠小分队,赴该区传授和推广。在当地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先在一个镇进行技术示范,取得了房舍灭鼠率96%,农田灭鼠率99%的良好效果。其后,又组织全区七十万人在城乡房舍和七十九万亩农田进行全面灭鼠工作,在千余平方公里范围内灭鼠率达90%以上,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赞扬。

  外激素诱鼠 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通过对动物化学通讯的研究,发现鼠类的生殖活动受化学信息的调节和控制。化学通讯的作用原理和化学信息(外激素)的特性实验表明:鼠类的外激素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例如城镇褐家鼠取食带有外激素的毒饵数为73%,而对未加外激素的,只有17%。应用外激素诱使害鼠迅速取食毒饵,不仅缩短了灭鼠过程,而且减少了用毒药量,节省了开支。他们对草原布氏田鼠进行的实验还表明:采用化学药剂辅加外激素的毒饵,灭鼠效果提高77%以上,总灭鼠率可达75%以上,且效果稳定,从而有效地延长了害鼠数量恢复的时间。

  外激素是动物自身释放的化学信息,它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无害。动物间通过嗅觉感受,无需配制饵料。同时,外激素活性强,用量少,成本低。

  新型高效灭鼠毒饵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利用速效杀鼠剂毒鼠磷和新研制的引诱剂配制成GS—85033新型高效灭鼠毒饵,对老鼠具有适口性好、灭效高、对禽类毒性低的优点。

  他们曾使用这种高效灭鼠毒饵在青海省民和县马营、大庄等九个乡十多万亩“退农还林”榆树地,防除了一场达乌尔鼠兔的严重危害,灭鼠效率高达97.5%,而每亩地投药量成本只需三至四角钱。

  (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供稿) 


  西北高原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简称西北高原所)是以从事青藏高原生物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为主的公益性综合研究所。自建所以来,西北高原所始终以立足青藏高原、发展高原生物学事业为总体目标。研究所定位于高原生物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发展青藏高原生态与环境、特色生物资源持续利用和高值生态农牧业学科领域,解决相关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满足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保障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同时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历史沿革 

  1961年4月1日 成立中国科学院青海分院生物研究所 
  1961年11月21日 改名为青海省生物研究所
  1962年10月1日 改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1971年1月1日 隶属青海省,更名为青海省生物研究所 
  1979年7月19日 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策划 | 陈世龙 
  编辑 | 王文娟 
  整理 | 姜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