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考一线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普氏原羚分布调查科考日志(三)

发布时间:2022-07-08 李小龙 蔡振媛

  1月12日,早晨,天还没亮,我们就从刚察出发,一路向东,到哈尔盖拍了科考队合影后,大家兵分三路,开始今天的调查。我们组今天调查区域位于甘子河乡的塔勒宣果,一片沙地类型的普氏原羚栖息地。

普氏原羚调查分队队员合影

  今天的调查区域要比昨天的高山草原平坦,但这里网围栏较多,普氏原羚就分布在牧民的草场之间,为了调查准确,我们翻越围栏,徒步行进到沙丘与草地间寻找普氏原羚。

  我们找到一个小高地,开始观察。此刻光线仍然有一些暗,我们数了远处的几只普氏原羚,继续往北侧走。这个调查区域,被在建的西和高速(西宁-和田)分为一南一北2个子区域。

  我们在西和高速南侧发现两群普氏原羚,一群20多只,一群30多只。晨昏是普氏原羚采食的高峰期,多数普氏原羚都在安静的低头啃草。

早晨是普氏原羚采食的一个高峰期

  这片栖息地并不大,周围被高速公路、网围栏和家畜群包围着。粗略地统计了一下,这片区域共放牧着5大群家羊。普氏原羚与家畜从不会混群,它们总是保持着一段距离,羊过来了,普氏原羚就向边缘移动,羊走了,普氏原羚就又会回来。

普氏原羚与羊群可以很近,但绝不混群

  统计完西和高速南侧的普氏原羚,我们从高速公路下方的涵洞穿过高速公路,进入北侧。高速公路两侧新架了围栏,超过1.5米高,围栏上端布满铁刺,发着寒光,也许是为了防止通车后野生动物误入高速公路。

  西和高速北侧是一大片沙地,有草地零星地间隔其间。前几次调查时,曾在这里发现过上百只的普氏原羚大群,还遇到两只狼。然而今天再观察,却只在较远处分布着零星的几只普氏原羚。

沙地远处零星分布的普氏原羚

  我们很不甘心,在沙地里不断爬上一个个高点观察寻找。高海拔沙地徒步,非常考验体力,何况还背着相机、望远镜、GPS和备用电源等装备,每一步脚都会深陷沙子中,拔出来要喘一大口气。尤其是上坡时,每一步都无比沉重。我们走遍了这里的沙丘高地,却并没有找到期待中的普氏原羚大群,甚至连新鲜的粪便、足迹等痕迹也没寻到。

  我们决定离开高速北侧的沙地,沿着沙丘西侧冰冻的河流,通过高速下的涵洞,返回高速南侧。

  穿过涵洞后,我们想沿河流西侧返回。这时已是中午,太阳从乌云里钻出来,气温渐渐升高,河面看上去冻得并不结实,上面甚至还有汩汩融水。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没有选择跨越河面,而是折回涵洞处,从高速公路的桥面跨过冰河,到达冰河西侧。

普氏原羚小群

  在返回途中,我们又统计了几个普氏原羚小群,并看到一只挂死在网围栏上的普氏原羚。我们走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停车处,一碗自热米饭,一杯香飘飘奶茶,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午餐。

  吃过午餐,已经三点多了,稍作休息,与另两个小组电话沟通后,我们决定前往哈尔盖河入湖口区域。

  哈尔盖河入湖口这个区域,属于哈尔盖河冲积扇的前缘,长年累月的冲击物覆盖,让这里地势非常平坦。来自哈尔盖河上游的营养物质,被哈尔盖河带到冲积扇末端,这里地势变平,流速减慢,营养物质在这个区域积累下来,变成肥沃的平坦原野,可以种植油菜、青稞、燕麦等农作物。这里也保留了一些自然生境,比如芨芨草草原和沙棘灌丛等。

  路上我们看到一只独角的雄性普氏原羚,这可能是繁殖期间,为了和其它雄性争夺交配权,互相打斗而折断的,折断了的角不会再生。

  我们穿过青藏铁路,一路向南,直达青海湖北岸,然后沿着湖岸向东行驶,与第二小组相向而行,合作完成这个区域的调查。

余晖下的普氏原羚

  黄昏将近的青海湖畔,景色美轮美奂。结冰的湖面是圣洁的白色,冰面上蜿蜒流淌着蓝色的冰河。紧挨着湖面的,是平坦的冲积平原草地,在斜阳下如辽阔的金色地毯。一丛丛的芨芨草如利箭般矗立在草地上。远方目力所及处,是淡蓝色的日月山。面对如此动人的大自然,再优美的文字都是苍白的。

  这个区域的草原、灌丛、农田,为普氏原羚提供了多样的生境,我们在这里统计到200多只普氏原羚。

  有普氏原羚,就会有捕食者隐藏在附近。在这个区域靠近哈尔盖河入湖口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狼窝。

  傍晚时分,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工作,开始返回。夕阳从青海湖南侧的青海南山落下,水天相接处,如火焰般热烈。更高处,黛青色的暮曙光占据了西方的天空,深邃而沉静。不久,天光褪去,夜幕又一次降临在高原湖畔,刚察县城五彩斑斓的灯光迎着我们归来。

  科考队成员:蔡振媛、宋鹏飞、刘道鑫、李小龙、顾海峰、李斌、王凯博、高金龙、赵俊、阿文仓、花晨明
  撰文:李小龙、蔡振媛
  摄影:李小龙、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