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

调查青海湖非法捕鱼 执法人员不足利益链难打破

发布时间:2013-09-24 

  每年11月中旬,青海湖便开始冰封了,这样的状况一直会持续到来年4月。漫长的冰封时节,不仅为青海湖带来了银装素裹的奇绝景观,而且是青海湖水族们休养生息的绝佳时机。生物学家李文靖说:“青海湖厚厚的冰盖对于这些水族,就像是一床巨大的棉被,它不仅让湖水保持稳定的水温,而且还给水族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生存环境。”然而,这些生灵的平静生活却总会被打破。冰封的湖面上,会出现一群又一群的不速之客,他们专以戕害青海湟鱼这高原水中精灵为务,以高昂的生态代价来填补深不见底的贪婪黑洞。

 

  一

  这是1月19日青海驴友在青海湖拍摄的一组照片。照片中青海湖原本平整光洁的冰面,被不法分子凿出了很多冰洞;一个又一个盆口大的凿洞中,漂浮着湟鱼的死尸;洞口深处,是一张张丑陋的尼龙渔网,每一张渔网上都挂着二三十条湟鱼,它们最重的也不过四两;湟鱼们不是在冰冷的湖水中做着垂死的挣扎,就是因为粘在渔网上的时间过长,挣扎太久而肚破肠流,死相凄惨。

  驴友晓雪说:“我们那天上午10点左右到了青海湖湖边,接着向湖中心徒步,走了十几分钟,就见到了不法分子下的渔网。”

  按一个成年人正常的行走速度计算,在冰面上行走十几分钟,只有短短几公里。

  驴友小月月说:“我们那天去了一百多人,到了二郎剑后,就五人一组地往青海湖的纵深处走,活动的范围不会超过一平方公里,就在这么小的范围内,我们找到了近二十个冰洞,拖出了好几张网。”

  一位驴友向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幕场景:活动结束后,他的一个同事拖着一张渔网往湖边走,那张渔网足有50米长、10米宽。“渔网上的窟窿眼眼只有这么尕一点。”这位网友用手比划着。这是一个没有超过四平方厘米的网孔,一条体重超过二两的小鱼苗,一旦触网就在劫难逃。

  驴友们将这次活动称之为“拯救湟鱼”。

  二

  拯救湟鱼活动给驴友们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

  “那些湟鱼被我们救出水面时,嘴巴还在翕动,仿佛是在向我们求救。”

  “我们每次出去玩,都会唱着歌回来,可是那天回来时,车上静悄悄的,没一个人说话。”

  “有几个姑娘,看着死去的湟鱼都忍不住哭了。”

  可这仅仅只是湟鱼对一个善良人的心灵触动,绝非我们保护湟鱼的全部意义。李文靖说:“湟鱼是青海的独有物种,湟鱼一旦消失,青海湖的生态平衡必然会遭到破坏。同时,在青海湖的生态链中,湟鱼处于底层,对湖水有着超强度净化作用,它是青海湖生态的缔造者和维护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了湟鱼就不会有青海湖天蓝水碧的旖旎景致。”

  冬季是盗捕湟鱼的高峰期。因为青海湖上结了冰,那些盗捕湟鱼的不法之徒可以轻易地走到湖中央,有的人甚至还将三轮摩托车开到湖中央。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渔政科科长李长征告诉我们。

  触目惊心。丧心病狂。一位网友在当天的微博中如是写道。可他有所不知的是,去年一年,我省渔政执法人员就缴获了两千张各类渔网,湟鱼被盗捕的惨剧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仅1月7、8日两天,渔政执法人员就在海晏县查获了盗捕湟鱼50公斤;

  1月9日,渔政执法人员在刚察县管辖的青海湖水域拖出了100余张渔网,缴获盗捕湟鱼100余斤;

  1月15日,渔政执法人员又在刚察县,缴获15张渔网,抓获了3名伺机盗捕湟鱼的人员。

  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的一位负责人还透露,入冬以来,青海省水上公安局执法人员共抓获11名盗捕湟鱼的犯罪嫌疑人。

  面对这样的成绩,我们无法责备执法部门没有作为,执法没有成效,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青海湖盗捕湟鱼的行为屡禁不止?

  三

  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数据:青海湖总面积为4400平方公里。网上的这个数据为4500平方公里。这样的面积相当于4个香港,138个澳门。可是我省可长年直接参与青海湖渔政管理的执法人员不到50名。湖区面积过大,执法人员太少,是青海湖渔政执法工作长期面临的矛盾焦点。

  “我们环青海湖设立了6个渔政管理站和派出所,这样的分布是合理的,可是因为人员配备不足,工作难度很大。”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的这位负责人说。

  “姑且抛开装备落后和车辆配备不足、车况差(盗捕者一踩油门就是时速100公里,我们的车子挣死了时速超不过80公里——一位渔政管理人员说)不谈,仅仅是应对盗捕者使用的高科技犯罪手段,就已令我们伤透了脑筋。”他还说。

  如今,GPS卫星定位系统早已被盗捕者广泛使用。“昨天下的网今天去捞鱼,用GPS定位后,网的位置不会相差一米。”这位负责人说。还有,冬季盗捕者还使用了一种名叫穿冰器的工具,这样的工具,可以轻松地在数公里的直线上布上好几张网。事实上,据驴友反映,1月19日,他们就在青海湖的冰面上捡到了多节为穿冰器提供动力的电池。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在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了解到,青海湖分别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所属的天峻县、刚察县、海晏县、共和县共同管辖。因为种种原因,有些州县的渔政管理站,分别和检疫、农牧等部门合属办公。

  “这样的情况,会不会影响到渔政部门的执法力度?”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质疑。

  四

  “毋庸置疑,利益的驱动是使得盗捕者铤而走险的直接诱因。”有驴友这样说。

  “青海有吃湟鱼的传统,如今,已经形成了以西宁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销售市场。”李长征说。

  这几年,青海省渔政、工商等部门针对市场上湟鱼的销售情况展开了多次联合执法行动,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斩断湟鱼贩卖的经济链条,可是贩卖湟鱼的行为,一直没有根除。

  “那些湟鱼贩子很狡猾,他们通常只随身携带几斤湟鱼,查处难度大。”这位负责人说。

  “位于海西州和海南州之间的大水桥,是过往司机歇脚吃饭的地方,这里的多家饭馆因为能提供湟鱼而生意火爆。”(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援引一位渔政执法人员的谈话)湟鱼成就了大水桥的繁荣,也“成就”了青海湖边一个久剜不去的毒疮。

  “我们曾连续好几年在大水桥驻点蹲守,可是那些饭馆老板贩卖湟鱼的手法十分隐蔽,一见我们来,放哨的人就会用报话机通知厨房,很多次检查中我们都没找到真凭实据。”李长征说。

  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的那位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单位近十年来只招了四五个人,“换来换去就这几张脸,老板们早都认下了”。

  去年,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通过异地执法的方式,在大水桥查处了多起贩卖湟鱼的案件,可这真的就是长久之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