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西海都市报】落单候鸟,越冬路上不孤单

发布时间:2021-12-29 所办公室


12月初,护林员在通天河支流色吾河记录到黑颈鹤带着幼鸟迁徙的影像。通讯员 忠措 摄

  本报记者 赵俊杰

  “网红”斑头雁牵动市民心

  数九寒天,天寒地冻,在西宁市南川河畔,一只斑头雁在冰冷的河面上不惧风寒跳来跳去。

  此时,在长江源头,一个黑颈鹤家族为了迟生的雏鸟,将南迁的时间推迟了一个多月。

  斑头雁、黑颈鹤同属候鸟,冬天要迁徙到南方过冬,不少人好奇地问:高原冬天寒冷,还时常伴有暴风雪,它们能等到春天吗?

  12月27日8时许,西宁气温零下17摄氏度,市民“全副武装”出行抵御严寒。与裹得严实的市民不同的是,在南川河边栖息的“网红”斑头雁在寒冷的冰面上来回踱步。

  这是一只坚强的斑头雁,它虽然被冰粘住了脚,用单脚支撑身体,上演生命的奇迹。西宁野生动物园工作人员称,与前两日相比,这只斑头雁活动区域向下游位置转移,可能在寻找新的水源。

  担心这只斑头雁过冬遇到困难和危险,接到许多市民的求救电话后,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救护人员曾多次尝试捕捉,但最终没有成功。现在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救护人员每天关注它的动态。

  斑头雁属于候鸟,每年10月中下旬,它们从我国北方地区迁徙到南方越冬,而这只斑头雁为何落在西宁?

  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称,这只斑头雁可能在迁徙途中飞行能力差,没跟上大部队,或是在迁徙途中贪吃市民投喂的食物错过迁徙时间。

  斑头雁虽属于候鸟,在高原也有过冬的记录。在西宁野生动物园内栖息的斑头雁,通过人工提供的躲避风雪的场所安全越冬。齐新章说,斑头雁已经在西宁度过两个冬天,市民不必过于担心。

  鹤爸鹤妈为爱晚一个多月南迁

  一只幼鹤,因为晚生了一个多月,并未能在迁徙季和父母飞往遥远的南方。而它的父母并没有抛弃它,一路伴它共渡难关。

  12月初,长江源区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色吾河边,护林员忠措发现了一群黑颈鹤,共有10只,其中的一只体型小,羽毛还未丰满,紧跟在一对成年黑颈鹤身后。忠措说,这群黑颈鹤可能是迁徙途中停留歇脚的。过了两天后,它们向南飞走了。

  忠措说,相比往年,今年途经色吾河边的黑颈鹤迁徙时间推迟。这群黑颈鹤可能是飞行一段中途休息一段,为幼鹤补充体能,保证它能安全抵达越冬地。

  黑颈鹤栖息于海拔2500米至5000米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除繁殖期常成对、单只或家族群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活动,特别是冬季在越冬地,常集成数十只的大群。

  “黑颈鹤迁徙时间晚有好多原因,其中幼鹤体力不支是最重要原因。由于人为干扰,导致黑颈鹤繁殖时间推迟,到迁徙季节,幼鹤发育不足,只能等待体力可行时才能南迁。”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鸟类专家李来兴说,黑颈鹤繁殖是在青藏高原北部,越冬是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河谷以及云贵高原高寒湿地。迄今为止,黑颈鹤在我省野外没有越冬记录。

  曲麻莱县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局长尕塔介绍,按照以往观测发现,在三江源地区,黑颈鹤一般在10月末至11月初迁徙,此次护林员拍到的这个由10只黑颈鹤组成的大种群,有可能是今年三江源地区迁徙最晚的一批黑颈鹤,也有可能是在迁徙过程中迷路后,临时在三江源地区休憩,待补充食物、恢复体力后迁徙的种群。

  爱心让受伤黑颈鹤重回野外

  尽管黑颈鹤在青海野外没有越冬记录,而一只南迁越冬途中受伤的黑颈鹤,由于营救及时、保护得当,在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安全迎来生命的春天。

  今年黑颈鹤北迁的季节,家住玉树州杂多县昂赛大峡谷的生态管护员更尕,将喂养6个多月康复痊愈的黑颈鹤放归野外。更尕说,去年年底,一只南迁的黑颈鹤穿越昂赛大峡谷时遭到猛禽攻击,翅膀受伤。闻讯赶到的昂赛管护站工作人员将受伤的黑颈鹤接回管护站。考虑到黑颈鹤需要专人照料,昂赛管护站工作人员便把黑颈鹤交给他照顾。

  更尕自小在牧区长大,对身边的野生动物特别有感情。当照看黑颈鹤的任务交给他时,他高兴地将黑颈鹤抱回家。黑颈鹤刚接回家时,整天不吃不喝,这可急坏了更尕。为了让黑颈鹤尽快进食,更尕从县城买回玉米、炒面。每天清晨起床后,他先去看黑颈鹤,接着给它准备早餐。出门前还会把午饭、晚饭都准备好,叮嘱家人一定要看护好黑颈鹤。

  到了寒冬季节,担心黑颈鹤受凉,更尕专门给黑颈鹤腾出一间暖棚。更尕说,白天暖棚里热不担心受凉,到了晚上给黑颈鹤铺毯子保暖。经过细心照料,黑颈鹤的伤势好转。今年黑颈鹤北迁的季节,他将喂养6个多月的黑颈鹤放归野外。

  来源:西海都市报20211229(第A05版)

【西海都市报】落单候鸟,越冬路上不孤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