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詹文龙考察玉树震后生态恢复和生态衍生产业发展技术与示范项目

发布时间:2010-08-24 所办公室

2010年8月19日至21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一行在青海考察了饲用甜高粱种植试验研究、玉树震后生态恢复和生态衍生产业发展技术与示范、共和县塔拉滩生态治理等项目。

19日下午,詹文龙在青海省科技厅厅长解源、兰州分院副院长杨生荣等在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所长张怀刚、副所长陈桂琛的陪同下到平安生态农业试验站等地调研、考察西高所与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开展的饲用甜高粱种植试验研究。该研究在青海省不同生态区共建立4个试验研究基地。项目承担人李春喜副研究员介绍了试验研究基地甜高粱不同品种的适应性研究情况、甜高粱在青海发展前景分析、饲用甜高粱与企业合作开展混合饲料研究的设想以及与青海省春源奶牛场合作情况等,春源奶牛场经理李永红介绍了该养殖场情况、饲料需求情况、提出了现有饲料养分的不足,对饲用甜高粱应用的渴望。詹文龙一行实地察看了甜高粱不同品种适应性表现、甜高粱刈割、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不同施肥等试验研究情况。

随后,詹文龙一行驱车前往位于青海东部河湟流域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的乐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乐都)示范园区视察,该示范园区是立足区位优势和农牧业资源禀赋而建设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被青海省科学技术厅批准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在乐都县县长左耀峰的陪同下视察了园区的核心区部分,核心区分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畜产品加工交易区,培训、信息及管理服务区,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区。形成了集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以及实验、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培训、展示、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有14家企业入驻园区。

20日上午,詹文龙一行在解源、张怀刚以及西高所党委书记赵新全的陪同下,一下飞机就冒雨前往位于玉树巴塘滩,对西高所玉树地震植被恢复及饲草料基地示范点进行考察。在今年的“4.14”地震中,由于农牧民生活住房的简陋,房屋倒塌是造成此次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畜牧业等特色产业生产也遭到破坏,截止到4月18日,玉树结古地区各类牲畜的损亡总数达到40879头(只),其中,牛死亡27714头、羊死亡13005只。畜用暖棚倒塌1700栋,受损1300栋;牲畜草棚倒塌3000栋,受损700栋。随着灾后重建和产业恢复生产计划的实施,玉树草地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如何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克服面临的困难,努力实现区域畜牧业等特色产业经济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快速提高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已成为该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性需求。转变生产模式,发展特色畜牧业经济,提高生产附加值,增加农牧民收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新玉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转移的重点。赵新全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在灾后第一时间将已经在三江源生态工程、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示范区等相关工程中成熟应用的畜牧业生产技术进行集成、组装和完善,并因地制宜的应用到灾后玉树的恢复重建生产中,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改善畜牧业生产和天然草场合理利用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培养农牧民现代化畜牧业生产技能,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在示范和推广应用的基础上,促进区域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现震后新建结古旅游城市特色畜产品的需求的自给提供保障,同时,也为玉树地区草地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保障和支撑。示范点规模约3000亩,包括一年生人工草地、一年生与多年生混播草地即多年生植被恢复草地。通过课题实施在玉树地区建立现代化牦牛饲养基地1个,高产人工草地建植3000亩,平均饲草产量达到350 kg(DM)/亩,不但可改善局部生态环境质量,同时提高牧民的经济收入水平,还可使60000亩以上的天然草场示范地基本达到草畜平衡。预期通过项目实施饲草基地、草产品加工、牦牛规模化饲养、TMR饲草料配送系统等建设和示范内容可达到产值100万元以上。同时,使示范户牧民经济收益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0%以上。从而有效促进灾区主要特色畜牧业快速发展,也有力推进移牧民经济收入增长。形成以天然草地减轻放牧压力、畜牧业生产增加经济收益为核心的草-畜产业链。为玉树畜牧业产业优化和牧民增收提供途径,也为玉树这一未来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特色畜产品的供应培育规模化生产基地。

21日,詹文龙一行到共和县塔拉滩查看生态治理情况。“塔拉”系蒙古语,意为平原或滩地草原,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位于青海南山与河卡山之间,由一塔拉、二塔拉、三塔拉组成,总面积443.72万亩。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年降水量减少,风沙危害加剧等自然因素和盲目开荒、超载放牧、滥挖滥樵等人为活动的负面影响,塔拉滩土地沙漠化日益加剧,严重沙漠化土地以每年1.8万亩的速度在增加,草场沙漠化面积达101.11万亩,其中严重沙漠化面积为83.7万亩、强烈发展沙漠化面积17.4万亩。据调查,每亩产草量已由80年代末的111公斤下降到现在的64公斤。草原的退化、沙化使载畜量降低,现在23亩草地才能养活一只羊。同时,每年进入龙羊峡库区的流沙有3131万立方米。日趋严重的草原荒漠化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社会各界及省州政府的高度重视,把生态治理工作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组织实施了塔拉滩围栏封育、杨树深栽、退牧还草等一系列生态治理重点项目,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生态治理项目的逐步实施,项目区内牧草总产量和植被盖度有明显增加,与项目区外相比较,禁牧区产草量增加48公斤/亩,盖度增加30%;补播区产草量增加113公斤/亩,盖度增加42%,使天然草场得以休养生息,草地植被盖度明显恢复,减轻了雨水对地表的冲击,雨击侵蚀浅散的土量减少,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草地植被吸附水分,截流雨水,涵养水源,每公顷水源涵养量约增加150立方米,恢复后的草地每公顷可防止水土流失量3.56立方米。塔拉滩荒漠草地固沙植被恢复后,减小了风力,降低了风蚀,阻止了流动、半流动沙丘的扩延速度,每公顷固沙植被固沙能力提高至450至600立方米,有效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生态效果十分明显。(撰稿人:杨勇刚)

詹文龙视察甜高粱种植试验基地

听取项目负责人介绍不同品种甜高粱适应性研究

实地查看甜高粱种植情况

参观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区

参观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区

听取海南州副州长普化太(右二)介绍塔拉滩生态治理情况

听取普化太副州长介绍塔拉滩生态治理情况

实地查看固沙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