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

羌人乐土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0-03-31 
 

羌人乐土的变迁

辛先武

选点

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隅祁连山北支冷龙岭的南麓,丘陵起伏,灌木丛生,夏季雨多,冬季雪少,河流众多,草原湿润,牧草生长期较长。2000年前,在这块水草丰美,适宜畜牧的地域,是古代羌人的主要游牧地方。故诸多史籍中,将这一区域记载为“羌人乐土”。

弹指一挥20个世纪,可谓久远,“青海神骢”传说,时值今日,仍然留在人们的心中。传说此地盛产的大通马良种,乘稳兼用。吐谷浑时尝将波斯草马放入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故称青海神骢。隋炀帝西经青海时,也曾下诏放骒马到海心山求良种。

虽然这一地区曾先后经历了羌、鲜卑、吐蕃的割据,至宋朝又为角斯罗占据。无论那个民族的首领占据此地,都把这块地方当作了战马的供应处和军旅百姓休养生息的好地方。到了明代至清初,这一地区又被骠悍的蒙古民族所占据。他们善骑好战,对战马的驯养,最富经验,在和平的年代,亦促进了牛羊牧业的发展。至清乾隆时,蒙衰西撤,藏族复归,以青海湖为中心,建制“环海八族”又称“近海八族”,其中几个部落就在现今的门源、刚察、海晏一带。1939年由门源县析置祁连设置局,于1953年改为县。由此,门源、刚察、祁连、海晏四县被新建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统管。

从明清到民国,及至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北地区一直是历代军马供应地之一,也是著名的青海毛的重要产地,在西北牧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海北境内,地处祁连山中东端南麓,整个地貌由西北往东南走向平行山脉和谷地相间组成。中段自北至南为走廊的南山黑河谷地,托勒山大通河上游谷地和大通山青海湖盆地。全州有浩门河(大通河上流)、八宝河、黑河、哈尔盖河、沙柳河、湟水等140余条,水资源较为丰富。全州平均海拔3200米,最高的山为疏勒南山的岗则吾结峰,也叫团结峰,海拔5826米,是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喜欢攀登的名山雪峰。

1975年夏天,由一位老科学家带着几位年轻人,穿过蔚蓝的青海湖,翻过了大板山,停足在冷龙岭主峰岗什卡山脚下,遥望皑皑雪峰,感慨地对年轻人们说,青藏高原受西部暖湿气流和青藏高压的控制,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千万年来,相适应地分布着森林、高寒灌业、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和垫状植被等各类生态系统,可是在高原独特自然环境的影响下,这些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国内外有些生态专家指出了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的重要性。我们身处此地,再不立即开展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带的研究,我们便会有负众望,受到子孙后代的埋怨。

这位老科学家就是著名的生态学家夏武平先生。他这一番高瞻远瞩的话语,至今依旧留在当时现场,后来成了中科院海北高寒草甸开放实验站站长周兴民的心上。

周兴民1963年从西北大学生物系毕业后来到坚苦的高原青海,到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植物室后,随动植物考察队,去玉树,下黄南,又曾去过世界屋脊脊西藏阿里,初步认识了青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的结构、地理分布规律,使这位关中汉子,领略了高原奇异的风光,也在风雪严寒中滚打出一幅强硬的身板和坚强的意志。

夏武平先生顶住“科研要为生产服务”的政治压力,为排众议,带着周兴民、肖云峰、梁杰荣等几位年轻科研人员、几经奔波,来到岗什卡峰下,夏先生深谙历史,洞晓海北乃古时羌人乐土。几千年来是大西北民族迁徙,政权更跌的经济、军事要地。他们决定在旧时马场名日风匣口的地方设点,定位观察。追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给大自然造成结果;透视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带给地球形成的影响;同时,掌握规律,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恢复自然生态的实验。他们都知道,我们已经落后了30年,我们再不做谁做?

  • 高寒草甸的小精灵——香鼬
  • 祁连山的马鹿养殖